為紀念翡翠水庫建庫25周年,臺北市市長郝龍斌於3月22日主持植樹活動揭牌儀式,在翡翠水庫種下2,500棵山櫻花、青楓、樟樹及光臘樹等臺灣原生樹種。
郝市長表示,『植樹造林』,一方面可綠化環境,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打造出一個低碳的美好生活環境;二方面也可因造林與保林,而對水源進行保育;『植樹護地球,種樹保水源』可喚起民眾對樹木的情感,將人與自然融合為一,讓民眾體會到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面對大自然我們應該懂得謙卑與尊重。
郝市長並說明『蓄豐濟枯,造福市民—雙北共飲翡翠水』一直是市府的努力目標。翡翠水庫建庫25年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水質佳、水量穩定,是臺灣公認首屈一指『質優量豐』的好水源;自建庫蓄水完成後,曾於91及92年間,協助大臺北地區安然度過連續嚴重的枯旱期,解決大臺北地區每遇炎夏就缺水的窘境,充分驗證翡翠水庫『濟枯防旱』的功能。
郝市長進一步表示,翡翠水庫除提供質優量豐的原水,充分滿足大臺北地區民生用水外,並支援板新鄰近地區的不足民生用水,對穩定北臺灣水源厥功甚偉。近一年來,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在局長劉銘龍的帶領之下,先後成立『翡翠水庫環境學習中心』取得環教認證與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率先成為全國通過認證的水庫,而「雙北共飲翡翠水」亦為郝市長及朱市長在大臺北黃金雙子城重要政策目標之一,民國103年板新二期工程完工後,翡翠水庫將盡最大努力調控與供水,達成新北市、臺北市二市共享翡翠水施政目標。
郝市長認為,翡管局在維護水質及水量之卓越貢獻值得市民肯定。根據翡翠水庫(100)年水質監測資料顯示,翡翠水庫優養化水質指標全年卡爾森優養指數(CTSI)平均值為40.05,屬接近貧養之良好水質,亦為自水庫成立以來的最佳水質。另由於水庫操作管理及集水區水土保持保育工作得宜,翡翠水庫去(100)年年淤積量僅29.3萬立方公尺,遠低於設計推估量113.6萬立方公尺。近四年水庫年淤積量更呈現遞減趨勢,平均年淤積量僅為33.5萬立方公尺,不及水庫蓄水容量的千分之一,得以有效延長水庫使用年限。
郝市長於最後並感謝所有參與的嘉賓及大小朋友們,希望所有用心種下的幼苗都能夠平安茁壯,為民眾帶來盎然綠意與美滿生活,達成『低碳永續水庫』的願景。
3月22日(國際水資日)郝市長、郭議員昭巖與翡管局劉局長銘龍、李前局長公哲、康前局長世芳於翡翠水庫建庫25周年植樹紀念牌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