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30優質永續水庫
翡翠30․優質永續水庫 民國50年代中期,大臺北都會區因工商日益發展,自來水需求大增,枯水期常有缺水現象,政府為徹底解決此一問題,計畫興建翡翠水庫攔蓄北勢溪水源,以滿足北部不斷增加人口之用水需求。惟翡翠水庫距離臺北市僅約30公里,有人質疑萬一水庫遭受炸彈攻擊恐受損潰堤,將嚴重危害臺北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興建翡翠水庫遭逢各種阻撓,甚至認為贊成興建水庫的人可能是「共匪同路人」,期間歷經林洋港、李登輝、邵恩新、楊金欉及許水德等五位市長接續努力而達成使命,翡翠水庫於民國76年7月完工正式營運,並交由臺北市政府設置一級機關「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以下簡稱本局)」負責營運管理,期使大臺北地區民眾可免於缺水之苦。 106年適逢翡翠水庫成立屆滿30週年,翡翠水庫在歷任首長及全體同仁的努力下,不論在大壩安全管理、水庫操作運轉、水質污染防治及水資源生態保育等方面,皆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並達成「大壩安全、不缺水、水質佳、淤積少」之使命,及邁向「成為優質永續水庫」的願景前進,值此時刻,讓我們一起見證翡翠水庫30年來的各項豐碩成果(詳照片1)。 大壩安全,堅實穩定 翡翠水庫壩址所在的翡翠谷距離臺北市中心約30公里,為了確保大臺北地區數百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翡翠大壩採用的壩型是具有耐震力強、安全性高的拱壩,大壩抵抗地震能力的要求與核能電廠同等級,採最大可能地震(MCE)之地表尖峰加速度PGA=0.4g設計,當時並製作了大壩模型送到義大利進行安全試驗(詳照片2),顯示出興建時對大壩安全的重視。 本局為了充分掌握大壩的結構變化,於興建時即在大壩與壩座內預埋了17種共381組的監測儀器,並建立了一套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每天啟動監測猶如對大壩進行全身健康檢查一般,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時俱進,本局並於105年強化地震儀監測效率,將原本監測一回要花90秒的時間大幅縮短至5秒,有效提升地震時對大壩安全狀況的掌握與應變。 本局更進一步將大壩安全管理朝向智慧化,藉由建立全自動化的安全評析系統與預警系統,加強大壩的風險管理,隨時隨地掌握大壩的安全資訊,以確保大臺北地區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滿足供水,幸福臺北 大臺北地區500萬人之飲用水源97%來自新店溪,而新店溪水源係來自上游的南勢溪與北勢溪,平常流量充足時優先取用南勢溪水源,在枯水期時則必須依靠座落在北勢溪的翡翠水庫發揮蓄豐濟枯的效能來調節供水,翡翠水庫無疑是滿足大臺北供水之調控樞紐。經本局統計資料顯示,大臺北地區每年約有三分之二的期間必須仰賴翡翠水庫供水,所以翡翠水庫是為穩定民生及社經發展之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圖1)。 翡翠水庫營運至今已有30年,除了民國91年水文異常枯旱曾經造成分區供水外,其餘各年皆能充分供應原水,滿足大臺北地區用水需求,而且還能適時支援臨近容易發生缺水地區如新北市板新地區及基隆的用水,協助他們渡過缺水危機。柯市長上任以後,本局即訂出推動宜居城市-供水滿足率100%的KPI指標,在本局專業審慎的操作下,二年多來皆能達成滿足供水的目標。未來,經濟部推動之「板新地區供水改善計畫二期工程計畫」完工後,翡翠水庫供水人口將由500萬人增加至600萬人,屆時供水人口將佔全臺人口四分之一比例,也就是說全臺每4個人就有1個人喝翡翠水庫的水。 水質優良,全國第一 依據行政院環保署公布評定水庫水質優劣之指標為卡爾森優養指數,當卡爾森優養指數在40以下者為貧養,表示水質優良;在40-50之間為普養,表示水質良好;在50以上者為優養,表示水質較差。翡翠水庫近5年(101年至105年)卡爾森優養指數(CTSI)平均值為39.36,屬貧養等級之優良水質,且水庫水質呈現逐年變好之趨勢(圖2)。 本局為了掌握翡翠水庫水質狀態,確保市民用水安全,除每日定期執行庫區水域之水、陸域巡邏外,更與上游集水區相關機關聯合巡查,並積極推動水庫週邊之生態工程,及提升污水處理率等污染防治措施(詳照片3、4),以降低入庫污染量,同時更於水庫上游支流與水域建置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圖3)及水源污染預警機制,另亦透過蓄清排渾操作,排除水中營養鹽,全力守護水質,為全體市民提供優良好水。 淤積率低,永續利用 水庫淤積為影響水庫壽命重要因素之一,除了上游集水區相關機關與居民的努力配合外,本局為了降低水庫淤積,經年以來藉由水土保持及植樹造林(詳照片5),以加強水庫的涵養能力及降低地表的沖刷,延長水庫壽命。翡翠水庫營運30年來,至105年底總淤積量約佔水庫初期總容量(4億600萬立方公尺)之6.39%,年平均淤積量為79.9萬立方公尺,遠低於水庫設計當時推估北勢溪年輸沙量為113.6萬立方公尺,翡翠水庫淤積輕微,為全國大型在槽水庫最低者,顯示翡翠水庫防淤減淤有成,水庫淤積管理成效顯著(圖4)。 翡翠30,大家逗陣來 100年6月5日「環境教育法」施行後,本局積極成立「翡翠水庫環境學習中心」,並為全國第一個獲得中央認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政府機關。為提升民眾參與環境教育的滿意度,本局於105年針對環境學習中心之軟硬體設施進行升級與優化,軟體課程以分齡原則進行規劃製作,新增國小高年級、國中及社會人士的環境教育課程,硬體方面針對大壩特色及人文歷史進行展覽設施的優化,期望藉由互動、體驗及做中學,達到寓教於樂之目的。翡翠水庫水資源教育館已煥然一新,歡迎各機關、團體及學校踴躍報名來翡翠水庫進行環境教育(詳照片6、7、8)。 慶祝翡翠水庫30週年,本局將於6月15日至7月14日,在臺北市政府大樓1樓師生畫廊,舉辦翡翠水庫30週年攝影展,並於6月30日至7月27日在捷運月台播放「翡翠之美」影片,且提出「翡翠水庫優質永續施政綱領」,另於7月15日(六)及29日(六)上午於翡翠水庫辦理「珍惜水資源 支持世大運~翡翠30大臺北水源故鄉巡禮」活動,除了有精彩的迎賓表演節目,也有實地體驗活動,並由專業志工老師帶隊,講解翡翠水庫的水資源保育、大壩安全監控、操作管理、綠能水力發電及精彩歷史人文特色,當天更設計闖關活動,贈送精美的水資源宣導品,讓民眾加深對翡翠水庫的認識,本局歡迎大家一同來參加並關心水資源保育。
照片1 翡翠水庫
照片2 翡翠大壩模型於義大利進行安全試驗情形
圖1 翡翠水庫供水流程示意圖
圖2 翡翠水庫歷年水質卡爾森指數統計圖
圖3 翡翠水庫大壩水域自動監測系統圖
照片3 運用生態工法削減入庫污染
照片4 執行水域巡邏查報污染行為
圖4 翡翠水庫歷年年淤積量統計圖
照片5 採用植生工法進行水土保持
照片6 翡翠大壩模型
照片7 拱壩力學體驗
照片8 大臺北水源故鄉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