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烏來杜鵑在翡翠水庫之復育歷程

烏來杜鵑(Rhododendron kanehirai Wilson)因其葉似柳,又名柳葉杜鵑。僅分布於臺灣北部翡翠水庫上游北勢溪流域一帶,為臺灣15種杜鵑屬植物中分布最狹隘、族群數量最少的一支。因翡翠水庫於民國73年進行初期蓄水而將其唯一之生育地淹沒,以致其族群在野外消失,故於民國77年8月20日被公告為法定珍貴稀有植物。經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調查指出,僅餘零星由試驗單位或民間移出種植者,包括本局辦公區之十株烏來杜鵑,本局並於民國91年設置解說牌加以宣導(照片1)。

該中心於民國81年7月1日成立時便擬定長期保育計畫,積極進行該物種之復育工作。至目前為止已先後完成野外族群調查、北勢溪集水區植被調查、插穗與種實蒐集、野外復育永久樣區之選設及野外植栽等復育先期工作。本局並於84年配合提供與其原生地環境近似之水庫大壩下游左岸河道岩石區做為復育樣區,供該中心栽植250株扦插苗,歷經多次颱風水庫洩洪之沖擊,至今僅餘30餘株仍屹立不搖(照片2),每年3月花期一到,即在岸邊默默開放。

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及進行復育宣導工作,本局自89年起至94年止共自行扦插繁殖約6,200株苗木(照片3),並定植於辦公區及壩區,每年花期一到,成群綻放之烏來杜鵑花海甚為壯觀(照片4)。95年底並繼續擬定「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95-99年烏來杜鵑復育中程計畫」,著手執行「製做烏來杜鵑復育宣導影像內容」及「繁殖與定植」兩大計畫。95年12月於壩址通達道路完成定植1500株(照片5), 96年3月完成鷺鷥潭原生地附近之野外回植工作,數量為400株 (照片6),97年成功繁殖3,000株,預定栽植於辦公區及壩區,以重現烏來杜鵑往日風采,並做為生態復育之最佳範例。

照片1:翡管局最早移植之10株烏來杜鵑開花情形及復育解說牌
照片1:翡管局最早移植之10株烏來杜鵑開花情形及復育解說牌

照片2:大壩下游河道復育樣區
照片2:大壩下游河道復育樣區

照片3:利用簡易溫室培育之烏來杜鵑扦插苗
照片3:利用簡易溫室培育之烏來杜鵑扦插苗

照片4:辦公區烏來杜鵑盛開情形
照片4:辦公區烏來杜鵑盛開情形

照片5:壩址通達道路烏來杜鵑盛開情形
照片5:壩址通達道路烏來杜鵑盛開情形

照片6:鷺鷥潭原生地附近回植之烏來杜鵑盛開情形
照片6:鷺鷥潭原生地附近回植之烏來杜鵑盛開情形